湖南师范大学

2017年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十)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6-11-15

二、把关人理论

1、“把关人”:又称“守门人”(Garte Keeper),它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导能够采取“疏导”与“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这个概念源出于德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在1947年所写的《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
2、把关人的传播行为:包括“疏导”与“抑制”两个方面。把关人对某些信息准予流通的便是疏导行为,对另一些信息不让其流通或暂时搁置的便是抑制行为。
三、两级传播模式
1、“两级传播论”: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菲尔德提出的。“魔弹说”或“皮下注射说”即认为大众媒介对受众具有一击中的“魔弹”效果或类似要到病除的“皮下注射”的效应。
2、拉扎菲尔德提出了“两级传播”的假设:观念总是先从广播和报刊传向“意见领袖”,然后再由这些人传到人口中不那么活跃的部分。
3、意见领袖:又称“舆论指导者”,指社会活动中能有较多机会接触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即“消息灵通人士”,或对于某一领域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即“权威专家”,而态度和意见对广大公众影响较大的那一部分人
四、受众选择“3S”论
1、受众选择“3S”论: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
2、选择性注意:就是指在信息接受过程中,人们的感觉器官虽然受到诸多信息的刺激,但是他们不可能对所有的信息都作出相应的反应,只能是有选择地加以注意的心理状态。从选择性注意的角度来看,如何提高信息的竞争能力,有以下几个因素:①对比②强度③位置④重复⑤变化
3、选择性理解:是指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信息作出不同的意义解释和理解。影响受传者选择性理解的心理因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需要②态度③情绪
4、选择性记忆:指人们往往只记忆对己有利的信息,或只记自己愿意记的信息,而其余信息往往被忘却了。选择性记忆分为三个阶段:①输入②储存③输出
五、议题设置论
1、议题设置:是指大众传播对某些议题的着重强调和这些议题在受传者中受重视的程度构成强烈的正比关系。也就是说,大众传播中越突出某一事件,多次、大量地报道某一事件,就会使社会中的公众突出地议论这一话题。
2、议题设置的理论基于以下两个观点:
首先,各种传播媒介对传播信息的“过滤作用”。
其次,面对传播过多的信息环境,公众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第二节 媒介发展与演进
一、媒介的含义
传播意义上的媒介,也就是用来传播信息的物质手段,是指传播过程得以实现的中介,是承载、复制并传递信息的物理形式。
二、传播媒介的发展与演变
1、传播媒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口语媒介阶段②手抄媒介阶段③印刷媒介阶段④电子媒介阶段
2、口语媒介阶段的优缺点
优点:
1)不需要辅助手段,运用简便,易于控制
2)双向交流,可作到“有的放矢”
3)能释放人的情绪能量,起某种心理平衡作用 
缺点:
1)传播距离短,覆盖范围窄
2)口头语言消失迅速,难以直接保存
3)口语信息容易失真
3、手抄媒介阶段的优缺点
优点:
1)传播距离延长,范围大
2)信息可以保存,不再迅速消逝
3)信息传递的确切可靠性  
缺点:
1)传播速度慢,信息容量小,规模小且成本高
2)文字信息传递的局限性
4、印刷媒介阶段的优缺点
优点:
1)可大规模地复制和传递信息,使得传播成本大大降低,传播速度大大加快
2)传播范围不可同日而语,其信息容量也成陪增加
3)保存信息有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缺点:
1)传播通道单一
2)其选择性带来的局限性
5、电子媒介阶段的优缺点
优点:
1)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而且具备了多通道的特点,可以满足不同要求的受传者
2)它往往可与突发事件同步进行,使受传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其感染力、接受力大大增加
3)由于音响、画面的作用,使得不同文化程度的受传者都能获得自己可以理解或需要的信息  缺点:
1)直接记录性差
2)选择性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