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

2017年《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十)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7-01-04

75.系统IV的管理制度是和以工作为中心的领导行为相关联的。(×
76.当代的领导理论研究表明理想的有效领导行为是对人和生产都高度关心。(×
77.情景领导理论的研究目标是要确定出主要的情景变量,研究他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由此决定相应的领导行为。(
78.测定领导风格的LPC问卷要求描述一个你最不喜欢的人。(×
79.按照菲德勒的权变理论,在有利情景和最为不利情景时,任务导向型领导方式较为有效。(√
80.菲德勒认为领导人的领导风格是固定的,应改变情景使之与领导风格相适应。(
81.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必须在自尊需要得到满足后,归属需要才有激励的动力。(×
82.根据需要层次理论,五个层次的需要可以同时对个人产生激励作用。(×
83.对大多数人来说,安全需要可以通过工作之外的家庭和团体关系,以及工作中的友好关系得以满足。(×
84.在双因素理论中,激励因素实际上就是与工作内容相关的内在因素。(
85.赫茨伯格的激励理论认为生存、关系和成长需要决定着激励。(×
86.弗鲁姆的期望理论避免了马斯洛和赫茨伯格研究方法中某些简单化的缺陷,更切合现实情况。(
87.效价是指个人对通过某种行为会导致一个预期成果的可能性的估计。(×
88.期望理论的特点之一在于该理论中各变量易于测定。(×
五.名词解释:
1.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3.                   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4.                   霍桑试验——1924年——1932年间,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因为是在霍桑工厂进行的,后人称之为“霍桑试验”。该试验导致了人际关系学说理论的出现。
5.                   全面质量管理——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6.                   一般环境——亦称宏观环境或社会大环境,主要指可能影响组织的广泛的经济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学技术环境和全球化环境。
7.                   经济环境——是指组织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状况,包括消费者购买力、利息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社会总体价格水平等都属于经济环境的范畴。
8.                   社会文化环境——是由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口因素以及相应的人们的态度、要求、期望、信念等构成的。
9.具体环境——即产业环境或行业环境。是指那些对管理者的决策和行动产生直接影响并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因素。
10.社会责任——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11.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2.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对达到所要求的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是能够准确地、客观地选择可行方案。
13.灵活性原理——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以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
14.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就越小。一般承担者的任务越重,计划工作的期限就越长,反之就会缩短。
15.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得越多,主管人员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保证所要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订计划就越重要。
16.目标——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