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

2017年《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十一)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7-01-05

17.目标管理——是指组织的最高领导层根据组织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要,制订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动所需达到的总目标,然后层层落实,要求下属各部门主管人员以至于每个职工根据上级制订的目标,分别制订目标和保证措施,形成一个目标体系,并将目标的完成情况作为各部门或个人考核的依据。
18.核心能力——是竞争对手无法迅速模仿的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有时的关键。
19.使命——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表明组织是干什么的,应该干什么。
20.战略——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
21.政策——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22.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指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预期的内外部环境。
23.预测——是指对未来环境所做出的估计。它以过去为基础推测未来,以昨天为依据估算今后,以已知预计未知。
24.决策——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25.程序化决策——是指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程序化到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以致每当它出现时,不需要再进行重复处理。
26.非程序化决策——表现为决策的新颖、无结构,具有不寻常影响,处理这类问题没有灵丹妙药,因为这类问题在过去尚未发生过,是一种例外问题;或因为其确切的性质和结构尚捉摸不定或很复杂,或因为其十分重要而需要“用现裁现做”的方式加以处理。亦称“结构不良”的决策。
27.主观决策方法——指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成就,采取有效的组织形式,在决策过程中,直接利用专家们的知识和经验,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和资料,提出决策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并做出评价和选择。
28.计量决策方法——指决策的“硬技术”,是建立在数学工具基础上的决策方法,它的核心是把决策的变量与变量、变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式表示出来,即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根据决策条件,通过计算求得答案。
29.组织工作——是指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30.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分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31.目标统一原理——是指组织中每个部门或个人的贡献越是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结构就越是合理有效。
32.分工协作原理——是指组织结构越能反映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必需的各项任务和工作分工,以及相互间的协调,组织结构就越是精干、高效。
33.管理宽度原理——是指组织中主管人员监督管辖其直接下属的人数越是适当,就越是能保证组织的有效运行。
34.责权一致原理——是指在组织结构设计时,职位的职权和职责越是对等一致,组织结构就越是有效。
35.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理——是指对组织结构中的职权的集中和分散的关系,处理得越是适中,就越是有利于组织的有效运行。
36.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理——是指越是能在组织结构的稳定性与适应性之间取得平衡,就越能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行。
37.职位设计——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38.管理宽度——是指管理者有效地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
39.直线职权——是某项职位或部门所拥有的包括作出决策、发布命令等的权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指挥权。
40.参谋职权——是指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辅助性职权,包括提供咨询、建议等。
41.职能职权——是某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原属于直线管理者的那部分权利,大部分是由业务或参谋部门的负责人来行使的。
42.授权——是指上级授给下属一定的权力,使夏季在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自主权、行动权。授权者对被授权者有指挥监督之权,被授权者对授权者负有报告与完成任务的责任。
43.集权——集权意味着权力集中到较高的管理层次。
44.分权——分权意味着权力分散到整个组织。
45.活性化——是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意味着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策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同时,他们对自己行动的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功又有着高度的责任感。
46.委员会管理——是指组织中的最高决策权交给两个以上的管理者,也就是把权力分散到一个集体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