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自考本科:学前教育《学前卫生学》复习资料(一)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11-02
1、学前卫生学的研究意义:探讨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与儿童生活、教育、环境等因素的相互关系,分析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的主要因素;阐明幼儿园保健工作的重点、要求及保育措施,指导幼儿教师和家长开展保健工作。
2、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学前卫生学以0-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以保护和促进学前儿童身心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为宗旨,重点围绕健康与健康促进、疾病与预防、膳食与营养、保护与照料等领域开展研究。
3、学前卫生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
2、学前儿童健康特征: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具有易变性;具有多样性。
3、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前与发展指南》(试行)将学前儿童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分为二级。一级目标包括3项内容,即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每一个一级目标下设3个二级目标,共9项。
4、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因素:生物学因素(遗传、病原微生物、生长发育、衰老等)、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5、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的措施:
A、有规律地生活;
B、合理安排膳食;
C、保证睡眠充足;
D、保证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E、提供适宜的游戏活动;
F、疾病预防;
G、培养积极稳定的情绪;
H、培养亲社会行为和交往能力;
I、养成健康行为。
6、心理健康是指人体结构完整,各项生理指标正常,能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能有效抵制各种疾病的侵害,并能精力充沛地完成日常活动。
7、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保持的一种持续的、相对稳定的,知、情、意协调,并与周围环境想适应的良好状态。
>>>>更多资料点击
2、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学前卫生学以0-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以保护和促进学前儿童身心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为宗旨,重点围绕健康与健康促进、疾病与预防、膳食与营养、保护与照料等领域开展研究。
3、学前卫生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
第一章 学前儿童健康与促进
1、健康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指身体的、心理的、社会的良好状态充分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健康观。2、学前儿童健康特征: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具有易变性;具有多样性。
3、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前与发展指南》(试行)将学前儿童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分为二级。一级目标包括3项内容,即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每一个一级目标下设3个二级目标,共9项。
4、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因素:生物学因素(遗传、病原微生物、生长发育、衰老等)、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5、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的措施:
A、有规律地生活;
B、合理安排膳食;
C、保证睡眠充足;
D、保证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E、提供适宜的游戏活动;
F、疾病预防;
G、培养积极稳定的情绪;
H、培养亲社会行为和交往能力;
I、养成健康行为。
6、心理健康是指人体结构完整,各项生理指标正常,能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能有效抵制各种疾病的侵害,并能精力充沛地完成日常活动。
7、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保持的一种持续的、相对稳定的,知、情、意协调,并与周围环境想适应的良好状态。
>>>>更多资料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