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文 提 要
成语是汉语里一种特有的短语形式。成语语义形象鲜明,将“象、言、意”完美融合,是人们进行文学创作、提高文学修养过程中必须扎实掌握的内容。而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产生的历史环境和使用方式各异,给中学英语课堂中汉语成语的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 本文就目前汉语成语在中学英语课堂里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一、汉语成语的独特性
成语是汉语的一大特色,是汉语独有的语言要素,与其他民族的语言中是截然不同的。汉语是世界上独有的表意性语言,而成语又是汉语中最璀璨的明珠。成语用它强烈的情感、价值观和鲜明的形象感向人们传递细腻而准确的信息。它浓缩了历史,融进了文化,经过千百年的演变而形成今天巨大的成语库。可以说,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都包涵在浩瀚的成语之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
二、英汉成语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英汉成语都是经过长期积淀,并有相对固定形式的一种语言形式。下面主要从成语的来源出处、结构和表现形式、意义的整体性以及其中的文化色彩四个方面来讨论英汉两种语言形式表现在成语上的异同。
三、成语的理解
(一)成语理解上的困难 这里说成语指狭义的成语。成语的意思并非构成单词的总合,这就造成理解上的困难。人们喜欢用catch a crab 来做例,因为理解成语不能望文生义或按字面推理。
成语用隐喻的情况比较多,如put someone's back up(使人恼怒),是用“猫脑乐拱背”来做比喻的,不知道这个隐喻就不易理解它的意义。
成语立言言简意赅,也是使人不易理解的一个因素。 此外成语还有它的民族性,典故性等,也都在人们理解和掌握它时增加了困难。随意在翻译成语或把一种语言的成语和另一种语言的成语对比时都要慎重,以免造成误解。
四、中学英语课堂中汉语成语教学的方法
首先,开始较多接触英语的学习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语基础,因此可以通过对比教学的方法,对他们介绍相关的文化差异,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民族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甚至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这也是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结合起来的一种方式。一般来说,要把一个成语完全讲透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时候可以简单介绍与此相关的汉语文化知识,并提出相应的英语成语,不仅把语言和文化教学进行了简单的结合,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通过对比分析,学生掌握到的不仅是语言知识,还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正是对外汉语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
其次,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典故等背景知识。这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成语的含义,更能提升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汉语成语家族中不少是来源于古代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和古代诗文,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就必须知道成语的来源或典故。尤其是针对单看字义难以理解其含义的成语,背景知识的介绍对学生学习、记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朝三暮四”,现在大家都认为这个成语是比喻反复无常,其意义与“朝秦暮楚”一样。实际上,“朝三暮四”出自《庄子·齐物论》,里面记载说有个养猴子的人拿橡子喂猴子,他对猴子说,早上给每只猴子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猴子听了都生气了。他又说,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猴子就高兴了。这个成语原来是比喻用诈术欺骗人。如果不了解此成语的出处,就不能理解它的原来的意义。
文艺理论方向参考题目
1、文学语言审美论(某作品语言的抒情、含蓄、象征、反讽等方面的专题)
2、戏剧冲突(包括喜剧、悲剧、正剧)
3、小说创造理论(包括小说的情节、结构、语言等方面专题)
4、中国小说传统结构模式的文化探讨
5、中国诗歌的意境分析(可对具体作品而言)
6、作品分析
7、某作家或作品的语言风格研究
8、西方现代文论在某作品中的运用及分析(包括:精神分析批评、英美新批评、神话-原型批评、结构主义批评、接受美学批评等批评方法的运用)
9、试评方方小说
10、试评池莉的小说
11、试评先锋派的文学
12、当代文学与现实主义
13、论新时期文学的现实主义
14、浅谈抒情文学的意境
15、通俗文学漫谈
16、试论情感在文学中的作用
17、儒道文学观之比较
18、从“诗言志”到“诗缘情而绮靡”的逻辑发展
19、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论概述
20、知音的审美赏评方法
21、试论韩愈的文体革新理论
22、白居易诗论与司空图诗论比较
23、明代“真诗在民间”的提出及其影响
24、中国古代风格论概述
25、说“意境”
26、也谈无言之美——从“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说开去
27、试谈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
28现实主义新论
29现代主义新论
30、优美的实质与特征
31、崇高的实质与特征
32、中西悲剧结局的心理效应
33、贾宝玉性格的深层心理因素
34、“意境”与“典型”的比较研究
35、中西悲剧观比较
来源:湖南师大函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