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师大自考本科《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2)
来源:www.hnsfdxzk.org 发表时间:2021-03-04 11:34 作者:湖南师范大学自考办 点击:
湖南师范大学自考网上报名
第二章 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
2-1.[领会]简述人性假设的四种基本观点?
(1)“经济人“假设(“唯利人“或“实利人“)
这种假设源于“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和亚当·斯密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泰勒制是“经济人“观点的典型代表。
(2)“社会人“假设
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是这一假设建立的基础。梅奥提出的“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人是“社会人“,管理工作要“以人为中心“,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群体“,建立新型的领导方式。
(3)“自我实现人“假设(“自动人“)
这种人性假设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克里斯·阿吉里斯和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等人提出来的。
(4)“复杂人“假设
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埃德加·沙因于1965年出版了《组织心理学》,对人性进行了相应的归类,提出了“复杂人“假设。
2-2.[识记]简述X理论与Y理论的主要观点?
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在他的著作《论企业中的人性》一书中提出两种对立的人性假设理论:X理论和Y理论。其中X理论属于“经济人“假设,Y理论属于“自我实现人“假设。
一、X理论的主要观点
1、多数人天生就是懒惰的,都尽可能逃避工作。
2、多数人都是胸无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甘愿受别人的指挥和领导。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矛盾,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了达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
4、多数人从事工作的目的在于满足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只有金钱和其他物质利益才能激励他们努力工作。
5、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大多数人属于被管理者,少数人能克制自己的感情冲动进而成为管理者。
二、Y理论的主要观点
1、厌恶工作不是普通人的本性。工作可能是一种程度上的满足,也可能是一种惩罚,这要取决于控制条件。
2、外部的控制及惩罚带来的威胁不是促使人们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
3、一般人在适当的条件下,不但能够承担一定的责任,还会乐于追求责任。
4、在人群中广泛存在并分布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各种各样问题的创造性力量。
5、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和主动完成组织工作的意向,使得组织绩效更加富有成果。
6、在现代工业化社会条件下,普通人的智力只是得到了部分发挥。
2-3.[简单应用]简述对于四种人性假设的管理?
一、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管理
1、采用任务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提高生产效率,较少考虑人的情感。
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与工人无关。工人的主要任务在于听从管理者的指挥。
3、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对工人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
二、基于“社会人“假设的管理
1、管理人员不应该只关注生产任务的完成情况,还应该把关注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
2、管理人员在注重指挥、监督和控制等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3、在实行奖励措施时,应主张实行集体奖励制度。
4、管理人员的职位要进行轮换,应在员工和上级之间起到联络人的作用,负责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
5、主张“参与管理“的管理方式。参与管理就是在不同程度上让员工或下级参与到企业政策的有关讨论当中。
三、基于“自我实现人“假设的管理
1、管理重点为重视工作环境。它主张为员工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充分发挥员工的个人特长。
2、激励方式上,最根本且起长远作用的是那些内在的激励因素,如在工作中获取知识,增长自我才干,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等。
3、管理制度上,主张管理权限的下放,建立参与和决策制度、提案制度、劳资会议制度及制订发展计划。
4、管理职能上,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在于为员工充分发挥才能创造条件,减少员工自我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四、基于“复杂人“假设的管理
1、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来提高管理效率
2、采用富有弹性的、灵活多变的领导方式
当任务不明确、工作秩序混乱时,采用严格的领导方式;若任务明确有序,可采用民主的、授权的领导方式。
3、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2-4.[识记]简述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约翰·华生于1913年出版了代表作《行为主义观点的心理学》,到1928年他的观点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行为主义思想体系。
(1)学习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2)心理学研究的是可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3)行为源于后天学习
(4)刺激影响行为
2-5.[简单应用]简述新华生主义的主要理论?
新华生主义又被称为新行为主义,是在华生行为主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加入了中间变量(O,即个体)而诞生的一系列学术流派的总称。
影响较大新华生主义的有:
一、托尔曼的整体行为主义
1、目的性的行为主义——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一系列不能被直接观察到的,但可根据引起行为的先行条件及最终的行为结果本身推断出的中间因素(如认识、期望、目的等),即为“主观主义的东西“的中间变量。
2、固有决定因素——某些“内含的“目的(如认知)是任何行为所固有的,这些变量是客观存在的,起着决定行为的作用,是导致某种行为最直接的原因,托尔曼称之为“固有的决定因素“。
二、赫尔的假设-演绎系统
赫尔是内驱力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机体的需要产生内驱力,内驱力激发有机体的行为。内驱力主要有:
1、原始性内驱力——产生于机体组织的需要状态,与生存有密切联系,如饥饿、口渴、空气、体温调节、睡眠。
2、继发性内驱力——指情境(或环境中的其他刺激),这种情境会随着原始性内驱力的下降而成为一种内驱力。
赫尔的“刺激-反应“公式中演绎出的冲动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机因素。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1、斯金纳提出强化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其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反之,就会逐渐弱化甚至消失。
2、斯金纳主张不要中间变量,反对内因论,认为强化行为、改变行为的主要动力是有机体“操作“环境的效果。
>> >>更多湖师大自考本科《人力资源》专业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