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师大自考本科《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3)
来源:www.hnsfdxzk.org 发表时间:2021-03-04 11:34 作者:湖南师范大学自考办 点击:
湖南师范大学自考网上报名
2-6.[综合应用]简述卢因的群体动力论?
群体动力是群体中个体行为方向和结果的重要制约性因素。分析个体在群体情景下的行为影响因素和作用方式,有助于对群体成员的工作动机进行有效的识别、激发和调适,实现个体行为与群体目标的协调一致。
(1)卢因的群体动力论
美籍德国人库尔特·卢因是群体动力论的创始人。他认为,人的行为动向取决于内部力场和情景力场,即情景因素的相互作用。
(2)群体动力的内涵
“群体动力“就是指群体中各种因素“力“的相互作用,并对群体成员在资源利用、任务实施及关系维护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力。如果把群体看成是一个开放的资源转化系统,群体动力主要体现在群体作业关系协调和资源转化的过程之中。
(3)理论启发
群体动力理论启发人们要学会从内因的角度去考察、研究群体行为的产生和发展规律,从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个群体氛围中去把握群体行为的变化过程。
2-7.[领会]对个体行为进行科学分析时,应把握哪几点内容?
人的行为是指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包括人的欲望、动机、情感、态度及意志在行为上的表现。其与一般动物的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是本能的体现。人的行为的基本特征有:目的性、自主性、社会性、连续性、持久性、可塑性。
具体来说,应把握以下三点:
(1)分析个体行为时,应该同时考虑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因为任何一个行为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分析个人因素时,应该同时考虑外在行为和内在动机,因为两者的关系相互交叉、错综复杂。
(3)分析内在动机时,应该同时考虑积极动机和消极动机,因为产生的行为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2-8.[识记]简述人的行为模式?
一、S-R模式
S:代表某种刺激(环境、条件),-:代表神经系统的作用,R:代表反应、行为。
这种模式认为,人的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条件下产生的。但是,这种模式排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很难明确说明人的行为的本质和全过程。
二、S-O-R模式
在刺激(S)与行为/反应(R)之间,应考虑个体(O)的内在条件、主观能动性。由于个体的思想观念、知识经验、心理状态、身体状况等不同,其行为也会因人、因时、因地不同,即刺激和反应之间会有各种不同的关系。个体对于刺激的反应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同一刺激对于不同的个体会引起相同的行为。
2、同一刺激对于不同的个体会引起不同的行为。
3、不同刺激对于不同的个体会引起相同的行为。
三、B=
f(P,E)模式
B:代表个体的行为,f:代表某种函数关系,P:代表个体(内在的需要),E:代表环境(社会相自然环境)。
这种模式表明,个体的行为是个体自身与所处环境的函数。也就是说,个体的行为取决于个体的内在需要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9.[领会]简述个体行为规律?
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下,人总会有某种需要,而需要决定动机,动机会产生相应的行为,行为则指向一定的目标,一旦目标实现了,下一个新的需要又将会诞生,这样周而复始的循环就构成了人的行为规律。
(1)环境——决定人行为的外部因素,是事物发展的外在驱动力
(2)需要——产生人类行为的内在驱动力
(3)动机——在需要的推动下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驱动力
(4)行为
(5)目标——人的行为的最终目的,会导向行为的产生与发展
2-10.[领会]简述个体行为的心理活动过程?
人的心理是非常复杂的,总的来讲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心理活动过程体现出来的特点。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它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整个心理过程包括: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的心理过程的初始阶段,它是通过个体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活动对事物属性及各方面联系的综合反映过程。
(2)情感过程
喜、怒、哀、乐、爱、恶、惧七情就是个体情感表现的基本形式。个体情感主要表现在三方面:面部表情——目光和眼神,声调——说话的语调、声音强弱及语速的变化、动作表现——个体的身体动作。
(3)意志过程
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行动,并努力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 >>更多湖师大自考本科《人力资源》专业复习资料